新聞動態
news center
他們需要準確判斷地質結構,通過水源論證找到最佳水源位置。
他們需要頂著烈日酷暑或凜冽寒冬,上攀構建筑物下鉆排水通道完成施工作業。
他們需要堅守工地“戰場”,夜以繼日協調凝聚力量服務于項目建設。
他們是新時代的“治水英雄”,是為建成市第二水源開茂水廠及配套管網工程默默付出的水務建設者。
勵精篤行 跋山涉水尋找“生命之源”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2019年,對于來水量不足、供區需水量不夠、供水指標區域分配不均等客觀不利因素的存在,綿陽市水務集團安排專人全面負責開茂水廠水資源論證工作。
幾十次的實地調查走訪、大量佐證資料和各級政府部門支持協調下,對水資源論證報告內容進行了全面反復地修改。通過取水、供水和供區之間關鍵數據的精確匹配,多方面論證開茂水廠供水區域的變化和指標的占用有效性。不論是實地多次進行考察現場,還是專人往返、長期駐扎成都,及時溝通,快速反應,水務人以水之堅韌和水之柔軟,對提出的問題立即解決,立即落實。2023年,終于迎來旗開得勝第一篇篇章——獲取開茂水廠取水申請的行政許可。
為民服務 勠力打通城市供水“生命線”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開茂水廠建設難點主要集中在管道方面,為盡快交付施工作業面,為加快項目推進,水務人成立了工作專班,下設拆遷安置組,集中攻克沿線25公里輸水管道為中心30m范圍內所涉村民的拆遷賠償工作。管道拆遷賠償工作涉及三區一縣(涪城區、科技城新區、安州區、北川縣)4鎮11個村,時間緊任務重,且伴隨各區各地各種遺留問題。拆遷安置組每天堅守一線加班加點,每個區、每個鎮、每個村、每個隊積極配合當地拆遷辦一戶一戶對接協調,面對管道沿線村民的不理解,拆遷安置組認真細致地做好當地村民的政策宣講、溝通解釋、征地青苗及附著物的核實確認簽字工作。
排除萬難 搶抓工期確保如期完成建設任務
不畏艱難,堅定前行。在施工建設中,自開工以來,水務建設者們克服新冠疫情、線路數次技術調整、地質條件復雜、協調區域較廣等不利因素影響,堅持以如期達到通水條件為目標,多點位24小時同步建設,在確保安全情況下搶抓工期,實現該項目較計劃工期提前3個月達到通水條件。
其中配套管網工程為我市建設里程最長、管徑最大、施工最復雜的輸水管線,總計29.6公里。穿越北川地震斷裂帶、兩次下跨安昌江等不利地質條件。除了實施傳統地面開挖溝槽敷設管線外,為了最大程度減少施工對城市發展、交通組織、生態環境的影響,工程共有16處、共計4.7公里管道采用非開挖頂管施工。不論是穿過單段最長的3.8公里遼寧大道,還是長400米、最深處距地面約50米的黃家大院山體,亦或是取水樞紐隧洞硬度高達92兆帕的堅硬巖石群,為確保安全施工,他們以“挖井人”的精神,堅持人工開挖掘進。困難艱險面前,水務建設者們以“積跬步以至千里”的韌勁,一步步頂進,一步步鑿通屬于他們的光明大道。
挑燈夜戰的奮斗故事還在續寫,城市發展和居民福祉的縮影落在了建設者的每一份堅守里。目前,該項目通水硬件條件已經達成,進入了通水試運行階段,管道完成通水沖洗及切換供區的調試后,汩汩清泉,將穿過建設者們不舍晝夜敷設的管網,源源不斷地直抵千家萬戶。
(黨群工作部 張佳)